在前两周的推文里,我们了解了阅读障碍的医学定义和临床表现,并且知道这算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疾病。
和别的疾病不同的是,我们没法通过打针吃药等手段去治疗阅读障碍,那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呢?
对于阅读障碍儿童,目前只能通过训练干预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今天的更文中,我们主要来了解相关的训练策略和方法,通常来说,这些方法对于没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阅读障碍儿童训练策略
一、部件拆字法
大家都知道咱们的汉字与字母文字不同,属于象形文字,相应地,部件是汉字最小的构型单位。
这个不难理解,我们能看到一个汉字可以拆成的一小块一小块,那么从部件切入识字教学,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字形。
部首也属于部件的一份子,相同部首的字,字义或属性大多相似。
所以,在认字的过程中,学习的次序是:先学独体字,次学简单合体字,后学复杂合体字。
二、多感官学习
人的感官有多种,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有学者认为,对大部分人而言,经过多种感官管道接收外界信息会比经由单独一或两种管道学习更有效,同时用多种感官方式来教,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效。
三、手眼协调训练法
手眼协调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引导手部进行精细动作而达到动作的准确性。
一个人的读写能力和他的手眼协调息息相关,很多读写障碍者存在手眼协调的问题。
手眼协调能力最好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注意,过分的照顾和代办都会削弱孩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机会,比如,老是给孩子喂饭,那孩子只用口,而没有用眼和手,就会影响手眼协调的发展。
四、基本带字法
我们在认识很多字以后,发现很多字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归类。
比如,表示手部动作的拍,打,挡之类的,那我们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分类,启发他们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形音关系及义音关系,这样能加深他们的理解。
五、集中识字法
这也是归类识字的一种,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与学习心理的迁移规律,将汉字归类,适量集中,强调形近字、同音字和基本字这样的方法。
对孩子来说,有利于他在大脑中对字的信息进行组合、储存和检索,但也要注意集中认字的度,相似字太多容易产生混淆。
六、思维导图法
这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充分运动左右脑的机能,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分析文章,也常用于作文的思路整理。
阅读障碍具体训练步骤
上面这六大项只是训练的基本策略,那么我们要是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训练的话,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当然是有的。
阶段一:认字
想要克服阅读障碍,要从最基本的认字开始,先是认高频字,什么是高频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比如,上下,大小,光,树等等这些非常常见的字。
在数量上不要贪多,一次认6个左右。刚开始的几次读给孩子听,再要求孩子读出这些字,接下来和孩子讨论每个字的外观,字的形状,由几个部件组成,各部件排列的位置。
练习次数多了以后,把这些字写在字卡上,要求孩子一看就能认读出来,反复多次的游戏,直到孩子能快速认出这些字为止。
阶段二:朗读
有了认字的基础,下一步要抓的重点是朗读,注意,还不是阅读。
我们要鼓励孩子进行句子的朗读,在孩子克服某个错误时,要及时表扬,在孩子阅读停顿时间变短时也要记得表扬,还有家长可以建议孩子跳过不会的字词,一直读到句子的末尾。
在训练孩子独立朗读的同时,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起朗读,孩子来选择书,家长指着字,一起大声朗读,孩子不用等大人读完一句再跟,而是要尽可能同时朗读。
如果孩子读错了,家长马上读出正确的读音并继续往后读。
第二阶段是独立朗读,前提也是大人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但孩子可以提出自己一个人读,或者读到某个段落他要求家长一起读。
阶段三:问答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关注的是他对认字,读书有没有兴趣,会不会出现明显的阅读障碍表现就可以了,对识字量不做要求。
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我们要要求他大声朗读,对于简单内容的书,我们还可以和他一起探讨书的内容,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开放式的问题是指需要他自己组织详细的语言回答的,而不是简单的回答是或者否。
几个有趣有用的训练方法
除了识字读字和朗读,阅读障碍患者还需要克服的是写字方向的错误。
在这方面,我们要训练孩子多写高频字,使用彩虹书写法,用不同颜色的签字笔、铅笔、蜡笔等来写字,不同的部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写,每次完成一个字时都要读出这个字,在不同的材质媒介上书写比如,在沙子上,盐上,白砂糖上等。
还有一个好玩的写字猜字游戏,比如让孩子在家长背上写字,家长来猜,或者反过来让家长在孩子背上写字,让孩子来猜。
或者玩一些不同部件组字的游戏,市面上有专门的部件的字卡,比如,一张卡上是女字旁,一张卡上是子字旁,孩子拿到这两个卡就可以组成好字。
不同孩子在学习能力上会有不同的知觉偏好,大体分为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触觉(动觉)学习型。
根据这个分类,选择适合孩子知觉偏好学习能力的方法,比如视觉学习型的可以用彩色的纸来展示,彩色笔,配图的方式。
听觉学习型的可以利用诗歌等有韵律感的音频信息来加强学习;动觉学习型的可以用角色扮演、自己动手制作,或者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总之,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要允许孩子有暂停的机会,你要求得越严,他就越紧张,学习的效果反倒会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