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科普】感觉统合训练

   2025-07-28 IP属地 河南20
核心提示:一、概述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1972年首先提出的。感觉统合就是机体

一、概述

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1972年首先提出的。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SID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SIT)是以为SID儿童提供一个科学与游戏相结合的训练环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儿童的感觉障碍及神经心理发育,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尤其是用前庭一眼动系统刺激加视觉感觉统合训练来提高儿童的视觉功能。脑性瘫痪儿童可伴有不同程度的SID,有报道在传统神经运动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立位平衡和步行能力,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认知和心理行为的发育。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儿童能做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儿童如何做。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做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儿童如何做。

    (4)训练过程中,给儿童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儿童成功的喜悦。

     (5)适应证:感觉统合失调、智力发育障碍、脑性瘫痪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和认知障碍等

三、方法

     (1)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滑板爬、滑梯、趴地推球、平衡台、独脚椅、羊角球袋鼠球、蹦蹦床和晃动平衡木等游戏,是对儿童前庭、本体、视觉和触觉等进行刺激的活动,能产生感觉统合功能。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对其能力有挑战的活动,这些活动是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做出适应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

     (2)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更成熟。

     (3)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做出反应。在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效果越好。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4)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一定要让儿童感到愉快,让他们感到治疗就是玩。重要的是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训练,在教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下,让儿童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成长经验。

四、注意事项

    1、感觉统合训练室场地相对要大,便于活动的开展。

    2、场地周围的墙面至少要有1.5米高的软包,保证安全。

    3、训练时治疗师不能离开。

    4、可与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结合起来训练。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文章
  • xinlipa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3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