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自评量表,又称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由Derogatis等编制于1973年,包括9个因子,共90个项目,用于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测量。
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由王征宇(1984)翻译成中文。后经金华、吴文源、张明园等主持的全国协作组在国内13个地区采样并制定常模,成为国内用于成人群体心理状况调查使用得最多的工具。刘恒和张建新等(2002)又对中学生群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评。
此外,Derogatis还将SCL-90版本修订过,即SCL-90-R (Symptom Check List 90-Revised),并在SCL-90-R的基础上编制过51项的简版,称为简易症状问卷(brief symptom inventory, BSI),SCL-90、SCL-90-R和BSI的应用都非常广泛。
中文名:症状自评量表
外文名:Symptom checklist 90
别 名:90项症状清单
简 称:SCL-90
创立者:Derogatis等
中文译者:王征宇
修订者:金华等
应用领域: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综合评定(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目录
量表适用范围
从量表内容上看,SCL-90只是一个90题的症状校核表,其项目主要来自于精神病症状学,涉及感觉、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主要目的是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如何,临床上常用作精神科、咨询门诊的一个筛选量表。
SCL-90的设计初衷是测查精神病门诊患者的症状行为,王征宇(1984)引进之初也主要用于精神症状的研究。金华等(1986)采样制定正常人常模,为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评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后SCL-90的适用对象逐步从精神科病人扩展为正常人群,测量目标也从精神症状扩展为心理健康。
SCL-90对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但它对没有或有较少心理症状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缺少区分能力。因而,它只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程度如何,而不适用于用来比较普通人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适用对象要与常模匹配,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特点(如年龄、职业等)采用不同的常模比较。尤其在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进行SCL-90测试时,需要注意常模使用的可靠性。
量表因子维度
SCL-90的90个项目可以概括为9组症状群。
(1) 躯体化(somatization)
包括SCL-90题目1、4、12、27、40、42、48、49、52、53、56、58,共12项,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
(2) 强迫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
包括SCL-90题目3、9、10、28、38、45、46、51、55、65,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 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包括SCL-90题目6、21、34、36、37、41、61、69、73,共9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4) 抑郁(depression)
包括SCL-90题目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项,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概念。
(5) 焦虑(anxiety)
包括SCL-90题目2、17、23、33、39、57、72、78、80、86,共10项,指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 敌对(hostility)
包括SCL-90题目11、24、63、67、74、81,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
(7) 恐怖(phobic anxiety)
包括SCL-90题目13、25、47、50、70、75、82,共7项,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
(8) 偏执(paranoid ideation)
包括SCL-90题目8、18、43、68、76、83,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
(9) 精神病性(psychoticism)
包括SCL-90题目7、16、35、62、77、84、85、87、88、90,共10项,其中有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10) 其他
包括SCL-90题目19、44、59、60、64、66、89,共7项,未能归入上述因子,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在有些资料分析中将之归为因子10“其他”。
施测与计分
计分方式
SCL-90量表采用里克特5点计分(目前国内多用1~5),没有反向计分条目。
无:自觉无该项症状或问题,记1分。
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记2分。
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记3分。
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记4分。
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记5分。
(这里所指的“影响”,包括症状所致的痛苦和烦恼,也包括症状造成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轻中重无具体定义,由自评者自己去体验。)
施测
自评前,工作人员先把评分方法和要求交代清楚,然后受检者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自评者,可由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
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1周”。
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评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应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量表信度与效度
根据Derogatis报告,SCL-90各症状因子效度系数为0.77~0.99 (p < 0.01)。
陈树林等(2003)将SCL-90在杭州市1162名中学生、2808名社区成年人及555名61岁以上老年人中施测,其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在0.67~0.89,间隔6周的重测信度在0.73~0.92 [11]。
常模与分数解释
分数指标
分数指标有以下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总分和因子均分。总分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阳性均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严重性),总分变化能反映病情演变情况。而因子分及剖面图,可反映症状群特点,给人以直观印象。
(1) 单项分:
每个条目的单项分值。
(2) 总分:
90个单项分的总和。
(3) 总均分(General Severity Index, GSI):
总分除以90。
(4) 阴性项目数:
单项分=1的项目数,表示病人“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5) 阳性项目数(the Positive Symptom Total, PST):
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病人呈现“有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6) 阳性均分(the Positive Symptom Distress Index, PSDI):
阳性项目总分除以阳性项目数,表示病人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分,反映病人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的严重程度。
(7) 因子均分:
计算各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将各因子得分除以该因子的项目数。
常模与分界值(分数解释)
Derogatis并未提出分界值,协作组按常模结果提出了一个参考标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均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须进一步检查。
量表协作组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正常成人建立常模,刘恒和张建新等(2002)对广州、四川、河南、甘肃4个地区15所学校2209名中学生建立常模,结果如表所示 [5-6]。

中国正常成人与中学生SCL-90量表常模
对照常模的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均分等,可大致了解被试的分数代表的心理健康水平 [4]。
躯体化得分高,被试可能有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强迫得分高,可能有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以及比较一般的感知障碍;
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可能有自卑感、懊丧,人际关系明显相处不佳;
忧郁得分高,可能有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活动力,并包括失望、悲观、与忧郁相联系的其他感知及躯体方面的问题,甚或有自残自杀想法;
焦虑得分高,可能有无法静息、精神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征象(如震颤),有游离不定的焦虑、惊恐发作、解体;
敌对得分高,可能有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等;
恐怖得分高,可能表现有恐怖状态或广场/社交恐怖症等;
偏执得分高,可能有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观念和妄想、被动体验、夸大等;
精神病性得分高,可能有Schneider氏的一级症状——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还有精神分裂样症状等非一级的精神病表现。
参考资料
1Derogatis L R, Lipman R S, & Covi L. SCL-90: An outpatient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preliminary report [J]. Psychopharmocology Bulletin, 1973, 9(01): 13-28.
2戴晓阳.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4王征宇. 症状自评量表(SCL-90)[J]. 上海精神医学, 1984(02): 69-70.
5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12(05): 260-263.
6刘恒, 张建新. 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02): 88-90.
7陈树林, 李凌江. 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29(05): 323-327.
8唐秋萍, 程灶火, 袁爱华, 等. 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7(01): 19-23.
9边俊士, 井西学, 庄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应用的争议[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02): 231-233.
10单茂洪. 正确使用SCL-90、16PF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02): 18-19.
11陈树林, 李凌江. 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29(05): 32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