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庭教育短片

   2024-04-16 IP属地 河南郑道心理亲子家庭00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呆萌风的短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获得了117个奖项提名,横扫64项大奖!最初网络点击量爆棚,一夜敲醒了1200万人!导演通过短短8分钟,用简单的人物表情+音乐节奏,将“社会如何扼杀人的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片不仅刷爆了父母的朋友圈,还引起人们对教育、对体制、对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的热议。

这是一个呆萌风的短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获得了117个奖项提名,横扫64项大奖!最初网络点击量爆棚,一夜敲醒了1200万人!导演通过短短8分钟,用简单的人物表情+音乐节奏,将“社会如何扼杀人的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片不仅刷爆了父母的朋友圈,还引起人们对教育、对体制、对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的热议。

<iframe   width="500" height="375"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data-ke- data-mce-fragment="1"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r03964jebxu&width=500&height=375&auto=0" class="center-iframe lazyload"  >rame>《Alike》

- 01 -

短片中,

父亲一直试图教他儿子

用“正确”的方式学习、生活。

但是谁又知道,

属于每个人的正确人生路径是怎么样的呢?

 

片中还藏着很多细节和暗喻:

整个场景颜色灰暗,

代表着现代城市日复一日的场景;

而全灰白的其他父子,

则暗讽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流水线教育;

还有学校老师对于学生的授课,

是不是像极了当今的应试教育?

 

很大一部分人,

早已成了没有个性,没有自我,

只为维持生存的人了,

并且这其中有很多人已为人父母,

他们继续把身上这种刻板、

毫无生气的思维、行动模式,

深深地烙印进下一代。

 

当教育变成工业化快餐式的流水线模式:

人人都必须上学,

人人必须掌握标准答案,

人人都要按照既定模式进入社会,

这样日趋刻板的教育是不是有必要反思呢?

 

想想,孩子从稚嫩到成熟,

还没考虑到自己是谁,想要什么的时候,

就已经被同化,

被灌输流水线的教育理念,流水线的价值观,

最后,当他们走出社会,和别人一样时,

却又要被怪罪没有出类拔萃,

“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这种循环多可怕!

 

- 02 -

而对于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入研究的,

被誉为“世界教育部部长”的Kenneth Robinson,

曾经在TED上发表过一个很精彩的演讲。

<iframe   width="500" height="375"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data-ke- data-mce-fragment="1"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394nsnuzl&width=500&height=375&auto=0" class="center-iframe lazyload"  >rame>

Ken Robinson TED演讲:学校是如何扼杀创造力的?

Ken Robinson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的创造力反而是与日俱减的,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创造力被教育扼杀了。

因为在Ken游历全球后,

他被一个现象震撼到了:

地球上所有的教育系统都有着相同的学科金字塔。

塔尖是数学和语言,

向下是人文学科,艺术在最底端,

全球普遍如此。

 

19世纪时为了满足工业化的要求,

整个教育系统应运而生,

在这之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公共教育体系。

而目前,

学科金字塔的构建植根于以下两大理念:

第一,对于工业岗位来说最实用的学科排在顶端。

对于还在上学的孩子们,

他们会在外界的“循循善诱”之下,

慢慢放下自己的一些爱好,

因为我们很难指望靠这些爱好谋生。

比如《Alike》里的儿子,

喜欢画画却被老师和父亲阻止了。

 

第二,学术能力。

高校按照自己的模式设计了现行的教育体制,

在这种体制之下,

由于自己的特长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重视,

甚至还被苛责,勒令专心学习,

许多才华横溢、富于创造性的学生,

对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进而,被“驯化”。

如果继续在这条教育体制道路上走下去,

其代价恐怕将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 03 -

美国有一个地方叫死亡谷,寸草不生。

2004年下了一场雨,遍地开花。

在有机环境下,只要条件成熟,

生命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教育改革就像无数个种子,

深埋在地下休眠,静静地等待。

我们选择一个学校,一个学区,

给予更高的期许,更多的选择,

给每个人自主权发挥创造力,

等到时机成熟,

我们的教育系统就会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

 

毕加索曾经说过: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问题在于,

我们长大之后能否继续保持着艺术家的本性。

所以,已经成年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想,除了反思,

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

该是好好利用眼前一切资源,

去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让自己变得更好。

三毛说过:

“在迷茫的海上,除了自渡,其他爱莫能助。”

是啊,选择按部就班,还是活出自己,

只有认清自己内心的指向,

而后自渡,才能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3000217号